-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如果為剛剛落幕的2021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提煉一個關鍵詞,應該非“智能化”莫屬——幾乎所有的上會記者都把它寫到了稿件里。在報道本屆展覽會之前,我對重型工程機械的印象還停留在“傻大笨粗”。但展覽會上的一眾“明星”展品讓我認識到,“大塊頭也有大智慧”,而且其中很多還是國內企業自主創新的成果。
中聯重科展會現場
“最高”展品,有“綠巨人”之稱的中聯重科ZCC13000超大型履帶起重機,身高178米,相當于近60層樓高,但僅通過手機應用程序就能對其實時監測;同樣來自中聯重科的5G遙控挖掘機,操作人員無需坐在駕駛室內,就能超視距精準操控挖掘機作業,最遠遠程操作距離達12000千米,用中聯重科土方機械公司電氣工程師戴維杰的話說,“在拉斯維加斯可以遠程遙控長沙的挖掘機”。
來自三一集團的“無人攤壓機群”,依靠北斗衛星導航和后臺計算能力,實現了自動駕駛、自動攤鋪,部分型號裝備甚至取消了駕駛室;除了“智慧操作”,還有“智慧節能”:柳工856E-MAX電動裝載機裝配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新一代電驅動變速箱和自主研發的電控系統,可實現智能管理,更加節能高效。這些展品,無不切合本屆展覽會的主題,“智能化新一代工程機械”。而與2019年首次舉辦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時相比,如今的“智能化”也更加觸手可及。
“兩年前舉辦第一屆展會的時候,提出的智能化、數字化很多只是一個概念。經過兩年的發展,工程機械產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些概念性的產品如今已經進入到實際應用階段?!苯M委會相關負責人說。組委會數據顯示,本屆展覽會展出近萬種工程機械主機和配套件,其中10%的展品具有最新科技成果并首次在展會中亮相,而智能化、無人化是最大特點。
不難看出,“智能化”不僅是本屆展覽會的關鍵詞,更是工程機械行業、乃至整個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智能化的基礎是數字化,而數字化時代剛剛開始,”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在展覽會上說,“數字化轉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要么翻身,要么翻船?!?019年以來,三一集團已投資超120億元推進建設30余座“燈塔工廠”,在本屆展覽會上被頻頻提及的18號廠房就是其中之一。這座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被稱為“聰明的工廠”,安裝了近100臺智能機器人,整體效率較之前翻了一倍。
“這些年中國同行的發展確實非常迅速。”日立建機(上海)有限公司市場開發室室長王軍坦言,但他同時介紹說,此次展覽會日立建機不僅帶來了智能化裝備,也帶來了智能化、自動化的管理運營體系。而對于后者的相對優勢,王軍充滿信心。
從有形的智能化,到無形的智能化,這也是中國裝備制造業正在邁出的一步。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自然是外國制造巨頭推銷自身的平臺,又何嘗不是中國“智”造汲取經驗的窗口——畢竟閉門難造車,何況是越來越“聰明”的“車”。而在“國際三大展”中的法國INTERMAT已因疫情取消、德國BAUMA展也因疫情而即將推遲之際,這一窗口便更顯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