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烈祝賀我會聯辦的科普活動被中國科協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12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0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予以表揚的通知》(科協辦函普字【2020】158號),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南京工程學會和江蘇省學會服務中心聯辦的“2020年全國科普日暨第一屆‘天印筑夢·科普智行’”活動,被評為優秀科普活動。
最近科學家公布了現有的最小的電動機。就是在這句話的句號里,你也能塞進幾百個這樣的電動機。將來有一天,類似的發動機也許能夠為一個微型機械醫生提供動力,在人的身體里自由移動,治療疾病。
發動機通過碳納米管中的原子在兩小滴金屬溶液間來回運動進行工作。其中一個小滴甚至比另一個還要小。當微弱的電流通過時,大一點的小滴金厲溶液中的原子就會緩慢逸出,進人小一點的小滴。這樣,后者體枳不斷增大——但絕不會大到和前者一樣——最后,與大一點的小滴金屬溶液相撞。當它們接觸時,大的小滴便奪回它失去的原子。能量這樣迅速地來回運動就產生一次動力沖程。
這項技術利用了表面張力的原理——原子或分子有不愿被分幵的傾向——這在納米等級上更加重要。表面張力同樣也使某些昆蟲能在水上行走。
雖然這樣產生的能量很少——只有20微瓦,但與電動機的小等級相比,功率也是相當可觀了。整個裝置一側的長度不到200納米,比人類一根頭發的寬度還要小幾百倍。如果納米電動機能按比例放大到汽車發動機的尺寸,它將會比豐田凱美瑞的225馬力的V6引擎功率還要大l億倍。
1988年,理查德?烏勒教授和他的同事發明了第一臺微型發動機,100微米長,或者說有一根頭發那么粗。2003年,澤特爾的小組制造出第一臺納米級的發動機。2006年,他們又造出了納米傳送帶,能夠像工廠里傳送汽車那樣移動極小的粒子。
納米技術的工程師盡力去模擬自然,用一個個原子來制造物體。在這些事物當中,納米發動機能夠被用于光電路來改變光的方向,該過程被稱為光學轉換。未來主義者預想有一天,被納米發動機驅動的納米機器能在人體內移動,發現疾病并修復被破壞的細胞。